时间: 2024-05-21 01:36:11 | 作者: 大型铸钢件
他是中国高铁钢轨研发的领军者,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的推动者,是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实干家,是攀钢知识分子的好榜样。
2019年10月9日,他在北京参会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逝世,倒在了他一生钟爱的事业上。他用毕生的敬业奉献,诠释了一名员的报国初心。
他担纲研发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从此,攀钢钢轨全面满足高速铁路的苛刻要求,成为中国高速铁路领域为数不多的实现“零进口”的材料和部件;
在攀钢连续亏损的“生死关头”,他坚持科技为生产服务,取得一个个重大突破,为企业扭亏、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他就是先后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钢铁工业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鞍钢集团优秀员、攀钢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的知识分子杰出代表梅东生。
2019年10月9日,他在北京参加攀钢钢轨开发情况汇报会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去世,倒在了钟爱的事业上。他用毕生的敬业奉献诠释了一名员的报国初心,像攀枝花一样,傲立枝头,英雄般绽放!
1982年7月,19岁的梅东生从马鞍山钢铁学院(现安徽工业大学)毕业。从此,他37年的职业生涯与祖国的高速、重载钢轨研发,与攀西国家战略资源的综合利用紧密相连。
“高速铁路钢轨的研发,几乎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的。”梅东生曾说,作为员,就要为国分忧,不断向世界前沿技术攀登。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京沪、京广等几大干线的提速,列车运营速度逐步的提升。攀钢根据对我国铁路发展的新趋势的预测,于1995年作出了加速开发高速铁路钢轨的决定,并列为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的五大项目之一。
这一年,梅东生被任命为攀钢高速铁路钢轨开发项目负责人,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1997年,国家决定上马中国第一条时速200公里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为铁路提速和兴建高速铁路“探路”,急需纯净度、尺寸精度、平直度、表面上的质量要求极严的钢轨,而此时国内还不能生产。
是向国外高价购买,还是自主研发?在铁路部门和有关专家难以决策时,一向将公司发展同国家责任紧紧相连的攀钢勇敢地站了出来,梅东生团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高速铁路我们大家都知道,但高速铁路对钢轨的具体实际的要求不清楚。”作为梅东生的弟子,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材料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兼)徐权说,为破解一道道难题,梅老师带领大家查资料、走用户,访铁道部、国家专利局、国家图书馆……通宵达旦地忙碌。
2000年1月,由攀钢生产的中国首批时速200公里钢轨发往铁路线月,郑州铁路局传来喜讯:用户对攀钢试铺钢轨的使用情况非常满意,中国不能生产时速超过200公里高速钢轨的历史就此结束!
“攀钢钢轨生产线还未进行现代化改造时,梅老师就与同事一道积极谋划,成功申报了国家‘十五’课题攻关项目‘高速铁路钢材新技术开发’。”此项目推进了攀钢对钢轨生产线现代化改造,开发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和国际领先的1300兆帕级重载钢轨成套生产技术,使攀钢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批量供应时速350公里钢轨的厂家。
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梅东生就是这样的人,为祖国的高铁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爱事业胜过了自己的生命!
攀钢1300兆帕级重载铁路用PG4(U78CrV)钢轨,是在他负责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开发’期间开发的,他作为国家项目的负责人倾注了大量心血,包括10月9日到北京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汇报工作时,其中的议题之一也是PG4钢轨性能优化的问题。”谈到梅东生对中国高铁钢轨的贡献,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华如数家珍。
攀钢钢轨出口保持绝对领头羊,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推动者
攀西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钒钛资源,如何将这一宝藏为国为民造福,梅东生为此殚精竭虑,矢志奉献。
上世纪90年代前,钒在高碳重轨钢中的作用研究还不深入,加之欧洲铬钒轨在使用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强韧性问题、焊接问题,引起了较多的争议,也引发铁路部门的关注。
为探求真相,梅东生牵头负责“钒对高强钢轨钢性能的影响”“钒对高强钢轨钢焊接性能的影响”课题研究。系统研究的成果,不仅推动了钒在钢轨中的应用,而且对钒在珠光体高碳钢中的应用有指导意义,完善了攀钢微钒钢轨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并提升了产品质量。1996年10月、1998年10月在伦敦召开的验收会上,梅东生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钒技术委员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从2003年担任研究院副院长,特别是2006年担任常务副院长、次年担任院长以来,梅东生始终关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多次主持和组织事关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技术及其路线图的研讨。”研究院副院长胡鸿飞说,担任院领导期间,梅东生善于听取意见,有力组织、推进和参与了氧化钒清洁生产、高炉渣提钛等标志性重点项目研发,对推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上台阶功不可没。
由他积极推动的“氧化钒清洁生产装备集成设计研究与应用”项目,如今已系统性地研究解决了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装备选型设计和废污水处理工艺等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钒的收得率,而且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解决约52%的钛资源伴随铁精矿进入高炉渣中,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破坏的世纪难题,他带领团队为解决高炉渣提钛难题做了大量探索工作。经过各方一起努力,如今已取得重大突破,中试线已成为示范线。
2012年3月,梅东生调任攀钢钒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此时,钢铁市场遭遇“寒冬”,加之作为典型的老三线国有企业,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多种原因,攀钢出现连年巨大亏损。
攀钢钒作为攀钢重要子企业,担起扭亏脱困的“长子”责任,梅东生超负荷工作,为让攀钢尽快走出困境呕心沥血。
他坚持科技为生产服务,带领攀钢钒科学技术人员,大力开展效益品种开发、工艺技术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等科技攻关,成效显著,成为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典范。
“烧结烟气高效脱硫工艺装备集成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获201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201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高品质高速重载道岔钢轨开发及应用”获2015年度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高质量钢轨及复杂断面型钢轧制数字化技术开发及应用”获2016年度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高端履带板开发及生产技术集成”获四川省201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项凝聚着梅东生毕生心血的硕果,凸显出他勇担使命、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李桂军说,梅东生立足市场搞研发,每年主持开发效益品种3个以上,推动形成了产品研究开发“产研销用”一体化模式。
在他的主导下,独有和领先产品比例从12%提高到39%,每年重点商品市场推广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支撑了公司当期盈利和长远发展。“金属制作的产品公司的发展特别是新产品研究开发得到他的关心和具体指导。
经理王强说,在试生产期间,梅东生参与领导和指导了制品材研制的系列课题研究、具体方案的实施,奠定了棒线材技术体系基础,为公司能够带来了巨大效益。攀钢知识分子好榜样
得知梅东生倒在了一生钟爱的事业上,不论是曾经的同事还是朋友,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邹明说,十多年前由梅东生前瞻性提出新一代高速铁路钢轨的主要技术特点、应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工艺路线,才完成相关研究。郭华说,梅东生积极倡导,多次与铁科院、西南交大、铁二院等单位一同探讨的川藏铁路用钢轨新品种开发,还没有上道铺设……人们不能相信,学术水平高、平易近人的梅东生,还有那么多未竟的事业,怎么说走就走了?
他负责或组织完成国际钒技术委员会及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高达2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项,获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他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钢轨、车轮及其配件分技术委员会(ISO/TC17/SC15)主席,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一个个技术难题在联合攻关中被攻克,深受国内外同行爱戴……
虽然已逝去多年,但梅东生坚持真理的一言一行依然令战金龙记忆犹新。受梅东生勤奋敬业,清正廉洁,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品德感染的,不单单是过去的老专家。
能否从工艺参数、过程控制、成分配比、组织架构等方面说清楚?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他的要求。”提及他在攀钢钢轨研发路上的领路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郭华满怀感激。“包容我们的失败,是他的一大优秀品质。
当时,梅东生对焊接和焊后热处理工作作出了许多建议和指示,总是鼓励大家勇敢地多方位试探。“他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
涌现出了以全国劳模、攀钢钒型材轧制首席工程师陶功明,鞍钢劳模、攀钢钒孔型设计首席工程师王代文,以及邹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为代表的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使攀钢钢轨这一民族品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对梅东生优秀品质历历在目的也不单单是攀钢的同事。
独到,人品高尚。“可以说,攀钢乃至我国钢轨技术包括标准、实物质量、品种类型等各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梅总所做的卓越贡献都是密不可分的。”
梅东生同志,你安心地走吧,你未竟的事业会有后人踏着你坚实的脚步继续前行!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