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11 16:40:32 | 作者: 大型铸钢件
住房问题是一个跟国计民生领域息息相关的问题,并且也一直牵动着无数老百姓的心。今天人们常常说,房子就像是乌龟背上的龟壳,虽然沉重,但还是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安全感。
由此可见,高昂的房价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底层工薪阶级。其实,这个现象并不是到今天才出现的。早在中国古代,房价问题就困扰着不少黎民百姓。在宋朝时期,房价就因为城市化进程过快而一直居高不下。
为此,政府还专门推出了廉租房,并且逐渐完备相关的租赁条件和制度。宋朝时期的宰相买不起房子,都只能租房子住。大多数老百姓也偏向于租房,而不是买房。宋朝的房价为啥一直居高不下?朝廷推出的住房制度到底又是怎样的概念?一起来了解一下。
经济学上有这么一个规律,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和房价是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地区的经济越繁荣时,当地的房价水平也就会越高,不过劳动人民的工资也会越高。
但是,劳动人民的工资增长幅度远远比不上房价的增长幅度,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我们大家可以联想一下今天的实际生活状况,如今的工资相对于十年前来说翻了2~3倍,可是今天的房价相对于十年前来说却足足翻了十倍有余。
个人工资确实是在增长,但是工资永远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所以,买房这件事一直以来困扰着无数中国人。
究其原因,房价迅速增长,当然是因为供不应求。地产商开发出来的房屋数量有限,但是社会上却有更多的劳动人口涌入城市。人们都需要买房居住,供不应求的市场现象就催生了房价增长的规律。
由此可见,房屋的价格其实是与城市化水平息息相关的。当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时,这个地区的房价自然也就会水涨船高。
就拿今天的成都来举例,五年前的成都和现在的程度完全不是一个发展概念。之前的成都还有着许多周边的乡镇,房价也维持在将近1万的水平线上。可是现在,成都周边的乡镇都被纳入到了中央城区的统一规划和发展当中,成都的房价也飞跃到了几万甚至十几万。
宋朝时期,中国社会同样有着如此的经济现象。就拿宋朝的京城汴京来说,这里作为都城,经济发展一向特别繁荣,也吸纳着众多周边的群众来到中心城区。
随着人口流动的逐渐增加,城市经济的发展会更加繁荣。因为慢慢的变多的劳动人口开始建设城市,不管是农业还是手工业,又或者是飞速发展的商业,都在那一阶段的那一区域达到了顶峰。
高度发达的城市生活又将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这就成为了一个经济学上的循环怪圈。于是,汴京的人口在短短几年之内翻倍增长,土地资源越发紧缺。
城市能够提供的住房是有限的,可城市人口却又在无限增长。当时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20%,这几乎可以比拟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水平。人人都想购买住房,房屋的屋主自然就占据了市场交易的主动权,可以向上抬价。
但是商品经济仍然发展着,劳动人民手中的资金却是有限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此时还并未在国内发生,即便是商品经济发展,国家总体经济态势也不可能突破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所以,个人经济实力负担不起房屋价格,这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就在他写的文学作品当中详细地描写过南宋时候的城市化现象。他说:“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中心城区对于周边城镇和乡村的吸引力在不断扩大,所以乡村当中的农民会迁往周边城镇,周边城镇当中的居民又会迁往中心城区。如此一来,以中心城区为圆心,周围的地带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辐射圈。圆心区域之内,人口数量会慢慢的变多。
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会带来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生活条件不断增加。有人的地方有资本流动,而资本流动一旦发生,各类物价都会飞速上涨。
所以,即使宋朝经济繁荣,还是有不少老百姓承受着生活的苦难。他们并不是赚不到钱,而是没有办法用手头上仅有的钱来支撑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根据史书记载,宋朝中央官僚体系当中位高权重的宰相,甚至都没有办法在中心城区买到自己的房屋。
宋朝的中心城区到底繁荣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从史书当中找到答案。当时的文人墨客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有过这样的描绘:“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在最繁荣的街市之上,买卖交易是络绎不绝的,不仅白天会有众多买卖交易发生,晚上的夜市人流量也众多。当三四更到来时,街上的游人才会渐渐变少,大家也才会纷纷回家。可是到五更时,早点又开了张,新一轮的买卖交易又将开始。
也就是说,一天中从早到晚,街市上的繁荣景象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大街之上的繁华,其实也能反映整个城市的繁华。
由于商品经济快速增长,个人购买力也需要提升,这样才能适应普遍发展的社会现实。所以,中央朝廷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各位官员增加了工资比例,让大家能够更快适应物价上涨的环境。
而且,为了防止现象的发生,宋朝朝廷还做出了一项特别的举措,那就是用极高的薪水来防止腐败。既然每位官员每个月拿到手中的工资变多,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那他们就应该不会再去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财了。
在双重政策保障之下,宋朝官员的工资水平其实是非常可观的。官职越高,官员拿到手的工资自然也就越多。那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工资水平就更是普通官员望尘莫及的。
可即便是宰相工资如此之高,他也仍然没有办法在中心城区购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他的工资即便已经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但也没有办法负担房价。
关于这个现象,宋朝的史书当然也有过描述。有历史学家翻到过这样一篇记载,上面说:“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当时宋朝的土地价格,已达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土地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在土地上修建起来的房屋,价格自然也会上涨。
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寇准的宰相,他拿着全国最高工资水平的劳动报酬,可却依然没有很好的方法在中央城区买房。
旁人说他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觐则住僧舍或僦居。也就是说,他没有自办自己的房屋和田产,平时就居住在寺庙当中,又或者是自己租房子住。他在富贵的生活环境当中度过了40年的时间,可仍然没有一处安家之所。
除了他,南宋朝廷也有过宰相买不起房子的事件。就连宰相都没有很好的方法负担昂贵的房价,更何况是其他官员和底层百姓呢?一般来说,能够在中央城区买房子的人,要么家底足够丰厚,要么从事着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商品经济活动。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商业人员了,他们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处于社会鄙视链的最底层,但他们在宋朝时期却得到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商品交易的附加价值本来就大,他们也能够尽快地实现个人财富的积累。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朝廷当然也会做出相关的干预举措。毕竟如果老百姓没有很好的方法买到房子,那整个社会就会乱套。
廉租房虽然是当代社会才有的房屋概念,但与廉租房相关的社会现象已然浮现在了宋朝时期。
当时,朝廷中央意识到大多数生活在京城的百姓都没有合适的房屋居住,便想通过高价回收和低价出租的方式来为大家解决这一个问题。
于是,户部的官员会专门外出,找各种空闲的房屋资源。朝廷通过强制政策手段和经济资源辅助,把房屋资源全部都收归到自己手中,并且对这一些房屋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而后,在统计了无房居住的人群数量和生活现状之后,朝廷便会分门别类地将这一些房屋出租给底层百姓。老百姓只需要支付极少的一部分房屋出租费用,就能轻松的获得容纳一家人居住的房子。
以前一家四口人或许只能挤在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当中,绝对没个人隐私可言。但是有了朝廷的住房政策之后,大家就能够搬进更加宽敞的房屋当中,家里的孩子甚至还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由朝廷统一垄断资源,再以低价出租给底层百姓,这其实跟我们今天社会上出现的廉租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保障出租过程的顺利实行,朝廷还专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租赁双方的权利,规范租赁双方的行为。
比如说,需要租房的百姓在入住房屋时,必须提前交付一部分租金。而在成功租住房屋后,他们也能够轻松的享受五天左右的免租居住时间。
如果有人滥用朝廷的名义,欺骗想要租房居住的百姓,他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宋朝有关规定法律规定,此类犯罪人员轻则关几年大牢,重则会被处以死刑。
在中央政府统一的租房政策的干预之下,慢慢的变多的百姓在城市生活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共同构成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劳动力量,并且又推动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宋朝朝廷中专门管理租房制度的部门叫做店宅务,这个部门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住房管理中心。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宋朝时候的开封,店宅务设立之后,60%的人大部分会选择租房居住。
由于城市化进展迅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繁荣,所以宋朝时期的城市物价飞速上涨,而且房屋也昂贵到普通百姓无法承担。
为了解决大家的居住问题,中央政府统一推出了类似于廉租房的制度,为百姓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关键的民生问题。
2.《东京梦华录》漫谈宋朝的房地产是怎么样发展的:廉价租房盛行,连宰相都租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