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5-17 20:46:02 | 作者: 铸钢件加工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既定战略目标,稳步推进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重点布局风电大型精密零部件、铸件、能源电力装备高端铸钢件及军工用高温合金、高强钢等产品,各板块均衡全面发展。2022年度,由于受市场环境及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公司全年度盈利能力有所波动。
1、稳步推进产业链纵横双向延伸,各板块扩张有序进行并有效促进产业链一体化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稳步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以现有业务板块特钢材料作为经营基石,继续深耕新材料和零部件类产品开发,全面推动新能源风电、铸钢件及军工三大板块重点发展。风电产业方面,基本完成大型风电铸件项目的大部分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公司铸件产能;同时,进一步加快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建设,促进风电齿轮箱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铸钢件领域,完成广大东汽公司铸钢板块的产能提升和效益提升,在火电、燃机领域基础上扩大水电市场拓展;军工板块方面,稳步推进军工板块市场开拓,逐步推进相关产品的预研试制工作,加快公司进入军方合格供应商体系步伐并已取得进展。上述三大板块的有序扩张,进一步促进公司产值规模的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729.5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02%,主要受益于广大东汽公司技改项目完成后产能的逐步释放,销售订单增加;同时,公司风电精密机械零部件业务收入增长。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产品毛利率为16.21%,较上年同期减少2.37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及全球通胀加剧等影响,公司生产所需废钢、生铁、合金等原辅材料价格居于高位;同时,公司所属风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主机单兆瓦竞标价格有所下降;广大东汽公司产品毛利率较低,对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影响,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公司零部件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6,727.5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60.04%,材料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30,933.2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39.96%,公司产品结构已趋于稳定态势。
3、完成可转债发行成功募集15.5亿元,有效加快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建设进度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并成功募集资金15.5亿元,有效加快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220,000.00万元,重点建设风电、轨道交通等领域使用的大型齿轮箱部件及其他精密机械部件。2022年四季度,该项目首批约50台套设备已逐步完成安装调试,进入试生产状态。客户方面,公司已与现有客户南高齿就风电齿轮箱部件供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已完成相关产品试制与验证,目前已进入小批量供应阶段,进一步加深公司与南高齿在风电领域的相关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获得新授权的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性专利2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新增85项专利申请,其中48项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新技术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11项核心技术,完善1项核心技术,新增核心技术主要为特种钢、特殊合金冶炼技术、大型风电铸件领域生产技术及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生产技术等。新产品方面,公司完成12MW轮毂、弯头、偏航支座铸件的研发并批量生产;16.6MW塔架连接件、机舱研发试制成果;成功开发铸造生铁喷射冶金精炼技术并小批量生产;D406A钢旋压毛坯已通过验证,实现小批量供货等。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有效丰富了公司产品矩阵,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推行大宗原材料招标的同时,在采购量、付款方式、付款时间、合作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考量,搭建健康、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积极拓展采购渠道,引进高性价比的新材料和新供应商。针对公司主要原材料废钢、合金及生铁等价格仍处于高位的态势,公司通过不断改进熔炼材料替代方案、造型材料优化,联合技术部门共同推进生产技术提升和工艺优化方案落地,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多途径进行降本增效。
6、构建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及改善生产车间5S管理制度,保障公司未来可持续性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逐步建立青年人才挖掘、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企业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该体系,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企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实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优化升级生产车间5S现场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形象,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装备特钢材料和高端装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打产品特钢材料主要包括齿轮钢、模具钢、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高端装备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风电零部件、能源装备零部件及其他类零部件等。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风电、能源装备、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军工装备、航空航天、核能电力、海洋石化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新能源风电领域收入占比约50%。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主营业务产业链纵横双向延伸的方式,促进产业链一体化,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深加工层次,公司产值规模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方式,形成了以广大特材、鑫盛智造所在的苏州市张家港市、宏茂铸钢与宏茂重锻所在的南通市如皋市和广大东汽及广大鑫宏所在的四川省德阳市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广大特材基地侧重于材料研发、冶炼并实施“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产品类生产,鑫盛智造基地侧重于齿轮箱精密机械部件的精加工生产,如皋生产基地侧重于风电铸件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德阳生产基地侧重于能源电力装备铸钢产品及汽轮机叶片的研发和专业化生产。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废钢、生铁、合金,辅助材料为树脂、球化剂、孕育剂和固化剂等。公司设有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等的采购工作,根据生产部门和计调中心制订的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公司已建立供应商考核体系,主要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价格、交货时间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不断优化供应商结构。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并据此确定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计调中心依据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制定生产计划,计划下达后由生产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并及时组织生产。
为更高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公司在熔炼等核心工艺环节全部进行自主生产,在部分非核心工艺环节则根据自身产能及排产情况,采取外协方式组织生产,以提高公司整体产品的生产效率。
公司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确定客户群体,组织销售和技术人员剖析客户需求,形成针对性的项目预案,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并完成产品试制及性能检测,最终交付工厂认证,进入其合格供应商体系。
公司在行业内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部分客户会主动与公司进行接洽、交流,综合验证公司在技术水平、产品应用经验、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最终将公司作为其合格供应商。
部分潜在客户在计划购置高端材料而国内没有配型产品时,其会通过材料制造装备市场进行信息搜集,间接查找具备制造该类材料能力的企业,并主动接洽、交流。公司引进诸如真空熔炼等行业内高端装备,因此吸引了一批具有全新技术要求的客户,并最终促成公司成为其合格供应商,为其提供新材料的开发。
公司主动与德国等国家的下游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成为其合格供应商。随着终端客户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公司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技术交流,通过技术创新及工艺方案能力获得终端客户认可,公司在欧洲注册了商标,提升品牌影响力。
公司的销售模式均为直销,不存在经销的情形。对于国内客户,公司一般直接销售给终端装备制造商,或其指定的后道加工企业。对于国外客户,公司通过直接向装备制造商进行销售,以及向大型钢材库存商销售两种方式开展。大型钢材库存商具备对产品进行分拣、初加工等加工能力,商业模式不是单纯的贸易,不存在经销的情形。
研发中心为公司专设的技术研发机构,按照公司的发展战略负责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研发,并对产品研发流程、研发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核及质量把控。研发中心下设齿轮箱部件项目部、模具钢项目部、特殊合金项目部、特种不锈钢项目部、铸造项目部及实验检测中心。公司各部门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角度均可提出项目研发需求,每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需求需经过严格的调研、分析、评估审核后立项,立项后进入计划和规范、研发、测试和评估、产业化阶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高端装备特钢材料和新能源风电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为新能源风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军工装备、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海洋石化等下游领域提供基础材料及部件产品配套,属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金属制品业”(分类代码C33)。上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市场需求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系统性影响,对公司主要产品下业分析如下: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限制作用逐渐显现,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选择。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2年12月,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6,544万千瓦,同比增长11.2%,2022年1月到12月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3,763万千瓦,同比减少21.0%。
2022年3月,两部委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表示我国正在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文件从加强应急安全管控、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等几个方面对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作出了顶层设计,为电力各个环节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政策细则和实施路径。同时,在《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着重提出要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水风光互补基地建设;在《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快构建多元化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的建议。
202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及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指出: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
2022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指出保证新能源发电项目及时并网,既有利于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发挥新能源在“迎峰度冬”期间的保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目前我国已具备较完备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新能源装备开发建设成本不断下降,风电、光伏发电已全面进入平价无补贴、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提速,新能源投资明显加快。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一致行动。
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强度和规模保持平稳。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文件中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0,000公里。
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纲要》中提出,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并与干线铁路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提高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密度。
202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对外公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的总体路径是: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军工产业事关国家安全,同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军工产业对于信息技术、新型材料、高端先进制造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军事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中国周边局势促使中国加强军事建设。
核电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国家对核电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适当发展”到“积极推进发展”再到“安全稳妥发展”的变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2022年3月,两部委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烟还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
燃气轮机作为高端装备广泛应用于发电、船舰和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能源、国防、交通领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核心装备。从国家“十四五”规划来看,国家进一步明确了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行业的规划,将打好燃气轮机行业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推进技术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推进燃气轮机行业国产化进程。
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以来,国家政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抽水蓄能行业的发展,提出: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建设,完善抽水蓄能价格机制,明确市场化调峰资源建设,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
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及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文件中指出研发并示范特高压直流送出水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商控制技术,研究基于梯级水电站的大型储能项目技术可行性及工程经济性,适时开展工程示范。同时,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中指出积极推进大型水电站优化升级,发挥水电调节能力。
2022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提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有序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和农村电网建设,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优化煤炭产运结构,推进煤矿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建设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提高煤炭铁路运输能力。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集约布局、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车船液化天然气加注站规划建设。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统筹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水平。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①按照客户要求进行产品定制化的能力:公司产品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运用在不同的场景对探伤、纯净度等核心技术指标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公司经过多年积累,在核心产品齿轮钢、模具钢领域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具备根据客户要求快速定制产品配方,并设计与之匹配的生产工艺的能力。
②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控制:公司产品需要在极端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否则对于终端整机的损失极大,因此对产品质量和各批产品的一致性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而这些表现主要是通过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得以实现,公司掌握多年的生产经验,在产品熔炼、成型、精加工等工艺环节掌握了较多的工艺诀窍,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一致性良好,满足客户的需求。与传统钢铁行业不同。
③技术体系认证、客户技术认证要求:公司依托良好的产品质量以及多年的经营,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等体系认证,确保公司在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符合国家及行业规定。其次,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在军工装备方面,公司已取得相关资格认证;在航空航天方面,公司通过了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9100D)。再次,通过对实验检测能力的持续提升,公司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定。最后,针对出口业务,公司已通过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劳埃德船级社(LR)、意大利船级社(RINA)、挪威船级社(DNV.GL)等认证,产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形成了较强的门槛优势。
特钢材料方面,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以三大特钢集团为主、其他专业化特钢企业及中小民营特钢企业充分参与的竞争格局。三大特钢集团为中信特钢(000708)、东北特钢、宝钢特钢,专业化特钢企业包括太钢不锈(000825)、舞阳钢铁、天津无缝等,民营上市特钢企业有沙钢股份(002075)、永兴材料(002756)等。与大型特钢集团相比,公司发展历史较短、生产规模较小,产能在50万吨以下,综合实力与大型特钢集团相比存在差距,但公司聚焦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市场容量小的风电材料产品,采用模铸锻造工艺,在细分领域形成了自身竞争优势。公司将凭借在细分产品领域的专注钻研与灵活管理不断巩固市场份额。
新能源风电零部件方面,首先在风电铸件领域,全球风电铸件目前80%以上产能集中在我国,其余20%产能主要位于欧洲和印度等。目前中国风电铸件行业竞争格局主要体现为:以一重、二重为代表国有控股的大型综合性重工装备铸件制造企业,风电铸件仅为其业务领域中的某一细分板块;以日月股份(603218)、吉鑫科技(601218)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风电铸件领域占据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年产能超过15万吨铸件的公司包括日月股份、永冠集团、吉鑫科技等,公司在5.5MW以上大型海上风电铸件市场(可同时向下兼容小尺寸铸件),在厂房设计建造、规模化生产线、先进机加工设备、江海水路运输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符合当前风机大型化的市场发展方向,且公司在铸造熔炼环节技术优势明显,在技术储备及生产规模上属于国内大型铸件的第一梯队。其次,在齿轮箱精密机械部件领域,公司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聚焦齿轮箱精密机械部件精加工,待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将具备风电关键零部件自主精加工能力,从而提高公司整体交付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下业发展对核心精密零部件的配套需求,公司风电关键零部件将具备从特钢材料、预热处理、锻造/铸造到精加工、热处理的全流程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公司对风电关键零部件的全工序自主可控,快速响应齿轮箱客户的“一站式”交付需求,同时可以凭借材料优势降低下游风电主机厂的生产成本,提高客户生产效率。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快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建设。项目实施已于2021年9月末办理完成土地使用权、施工许可等前置手续,并于2021年10月初开工建设,建设周期预计2年。2022年四季度,该项目首批约50台套设备已逐步完成安装调试完毕,进入试生产状态。客户方面,公司已与现有客户南高齿就风电齿轮箱部件供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已完成相关产品的小批量试制与验证,进一步加深公司与南高齿在风电领域的相关合作。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风电机组大型齿轮箱零部件及其他精密机械零部件共计84,000件的精加工生产能力,主要生产行星销轴、行星齿轮、太阳轮、内齿圈、扭力臂、齿轮箱端盖、齿轮箱体、行星架以及其他精密机械零部件。本项目的建设是公司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进一步举措,有助于公司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在齿轮箱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实现大型高端装备核心精密零部件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产品类型分为高端装备特钢材料和高端装备零部件两大类,其中高端装备特钢材料主要包括齿轮钢、模具钢、特殊合金、特种不锈钢,高端装备零部件主要包括风电铸件、风电主轴、风电精密机械部件、铸钢件、其他类零部件等。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高品质特种钢铁材料(高速铁路用等特殊钢型材及其锻件,高品质不锈钢,高性能工模具用钢,耐腐蚀及耐高温,高压高强钢、铁基高温合金铸件,特殊钢铸件,高速钢,模具钢等),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3兆瓦及以上海上发电机组配套的各类轴承、齿轮箱、密封件等)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
公司自成立以来起,一直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高端装备先进基础材料制造商和新能源风电零部件制造商,通过技术体系的建设,研发资源的整合,工艺装备的引进,技术人才的吸引,技术工艺的创新,技术经验的沉淀,在生产制造工艺方面形成丰富的经验积累,并不断在既有技术基础上研究改进,持续合理延伸产业链,丰富各业务环节的产品类别,将公司产品及技术推向更加高端的应用领域。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风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军工装备、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海洋石化等高端装备制造业。
公司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面向国家高端装备领域的重大材料需求,公司积极坚持技术自主创新,在轨道交通齿轮钢、风电齿轮钢、风电主轴、高品质模具钢、能源电力装备铸钢件等现有核心产品方面形成一系列技术成果,并在轨道交通、新能源风电、模具制造、能源电力装备等领域广泛应用融合,积极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及行业重点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通过上述核心技术成果的转化及产业融合,公司电渣液态浇铸大型合金铸锻件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评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锻钢制动盘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铁路机车用齿轮齿圈获批江苏省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电力机车从动齿轮齿芯、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主轴、超大截面贝氏体预硬化塑胶模具钢、船舶用高耐蚀高温合金锻件、航空航天发动机用高温合金等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11项核心技术,完善1项核心技术,新增核心技术主要为特种钢、特殊合金冶炼技术、大型风电铸件领域生产技术及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生产技术。
①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新授权的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性专利2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17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
②报告期内,公司注重研发成果的法律保护,新增85项专利申请,其中48项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
③海上风电16.6MW机舱(QT500-14材质,浇重104吨)的研发试制。
④采用金属型外模制作铸态6.25MW主轴(QT500-14材质)的研发试制。
⑤风电齿轮钢纯净度开发取得新阶段性突破,0.5mm当量探伤合格率进一步提升。
⑥完成超级奥氏体不锈钢1.4848的开发,掌握冶炼、锻造、热处理各工序工艺,成功掌握奥氏体不锈钢细晶锻造技术。
⑦开发铸造生铁喷射冶金精炼技术,普通生铁经提纯后可满足QT400-18、QT500-14等牌号球墨铸铁,吨铁成本降低约10%,目前已小批量生产。
④完成无中间包真空浇注工艺开发,成功核电装备用508-Ⅲ线余吨,已批量交货。
⑥实现军工航天和航空领域的突破:先后取得多家航天和航空客户的合格供方资格,并实现了15-5PH高强度不锈钢、4340高强钢的直接供货
⑦供应某航天客户的两个发动机壳体用新型号产品,顺利通过首件鉴定评审,确定了批产工艺,具备了批产能力。
③完成了大型不锈钢铸件上冠、下环的研发和生产,浇铸重量165吨,已实现批量生产。
④完成了水电机组大型铸件活门、阀体的研发和生产,浇铸重量140吨,已实现批量生产。
⑤完成了火电100万中压外缸特大型铸件的研发,浇注重量170吨,已实现批量生产;
完成变压器内无磁穿心螺杆1Cr18Mn12NiN开发,性能达标,已稳定供货。
完成低硅、低铝不锈钢焊丝材料X810开发,拉拔效果、焊接性能达标,已稳定供货。
石业换热器管道TP405钢轧棒开发,解决了国内管道内壁裂纹问题,实现批量生产。
③2022年12月,公司荣获“2022年度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江苏省金属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主要系报告期内,随着风电下游客户降本及机型升级创新影响,公司相关风电产品进行同步升级换代研发与创新,研发投入相应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通过长期渐进的技术创新积淀,公司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实力。目前,公司形成核心技术43项,涵盖熔炼、成型、热处理等决定材料性能及稳定性的各项核心关键工艺,并在齿轮钢、模具钢、精密机械零部件、特种不锈钢及特殊合金等产品中产业化应用。另外,公司获得发明专利47项。公司1次获评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次承担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1次获批江苏省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多项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公司是新材料行业内少数具备熔炼、成型、热处理、精加工等一系列完善产业链工艺的企业,公司在参与竞争过程中明显体现出:①试制能力强(可通过完整的生产环节验证公司的工艺创新,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②材料质量可控(能够在材料源头上控制材料成分,最大化减少有害杂质),③生产成本可控(具备熔炼能力可对原材料进一步提纯),④产品线广(一站式解决特定领域客户的产品需求)等方面的优势。公司拥有全流程产业链,对于产品往下游延伸具有较高的进入优势。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特钢材料和零部件产品竞争的不断加剧,拥有丰富技术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人才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因此公司存在由于技术型人才流失或核心技术外泄的可能性,对公司的技术研发及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公司陷入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装备特钢材料和新能源风电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客户对产品个性化、技术性能差异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司技术储备、快速研发和差异化生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准确预测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开发出新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或者公司因受制于资本实力,不能及时加大资本投入并引入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资源,可能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新材料领域技术在不断发展,如果出现比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价格更低、质量更优、性能更好的替代性新材料,本公司现有产品和业务优势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生产的特钢材料和零部件产品,具有工艺要求高、技术突破难的特点,研发周期较长,需要长期投入和生产经验累积。如果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将会导致公司本次投入的大额资金无法带来效益,降低公司的整体经营成果。
公司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废钢、合金、生铁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废钢、合金、生铁采购金额占公司当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为61.17%。废钢、合金和生铁采购市场竞争充分,信息传递较快,如果主要原材料废钢和合金采购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将直接导致公司产品成本出现波动,并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2022年度,供应链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仍处于高位,虽然近期原材料价格已开始回落,但是短期内需要交付的产品已完成所需原材料的采购并开始生产,因此原材料价格的回落要体现在公司的经营业绩上还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未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持续波动,将不利于公司的生产预算及成本控制,公司仍然面临因上述措施无法充分抵消原材料价格波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装备特钢材料及新能源风电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客户对产品个性化、技术性能差异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司技术储备、快速研发和差异化生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准确预测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开发出新的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或者公司因受制于资本实力,不能及时加大资本投入并引入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资源,可能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随着特钢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拥有丰富技术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人才日益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因此公司存在由于技术型人才流失或核心技术外泄的可能性,对公司的技术研发及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公司陷入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与下游应用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产业格局有关。未来如果公司的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的采购可能出现突然性的下降,且公司对其他客户的销售增长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弥补,则公司可能面临因客户集中度较高导致的业绩波动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完善相关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公司产品质量未达客户要求,将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声誉,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项目包括超大型智能化铸锻件技改项目二期、15万吨海上风电精加工项目、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德阳子公司高端铸钢件技改项目。公司可能存在投资项目规模过大、扩张过度而无力控制管理;资产负债率过高,造成债务负担;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存在偏差。
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期初合计为1,152,574,426.44元,期末合计为1,545,959,359.76元,占期初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37%,14.77%,公司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如果下游客户出现资金状况紧张或其他影响回款的不利情形,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国家对风电行业补贴政策的退出,风机售价有所下降,相关零部件产品价格也有所调整。如果公司产品成本下降的速度无法与市场价格下降的速度相匹配,可能会导致公司毛利率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进而导致公司业绩的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640,103,681.57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受经营性应收应付情况、客户票据支付及公司票据背书、贴现等因素的影响。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数,则可能导致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影响公司盈利质量,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22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976,185,428.01元,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35.26%,占比较高。公司所属行业原材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公开、变动较为频繁,如果市场价格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又未能及时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可能出现存货减值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开拓良好,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进行了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公司未来预计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规模较大,期末在建工程的逐步转固会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规模,且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初期阶段,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公司未来市场及客户开发不利,不能获得与新增折旧规模相匹配的销售规模增长,则公司存在因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规模较大导致利润下滑的风险。
1、在行业政策支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新材料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率有了较大的提升。若国家降低对新材料行业的扶持力度,将不利于国内新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风电、机械装备、轨道交通、海洋石化、能源电力装备、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如果下业政策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未来持续盈利能力。
2、作为战略新兴能源,风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如上网电价保护、强制并网、电价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但随着我国新能源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累计装机并网容量不断上升,前述鼓励政策强度正逐步减弱,风电平价上网等政策的推出及实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来风电产业的投资热度。因此,如果新能源风电产业政策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为公司风电领域业务的拓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特钢材料方面,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以三大特钢集团为主、其他专业化特钢企业及中小民营特钢企业充分参与的竞争格局。三大特钢集团为中信特钢、东北特钢、宝钢特钢,专业化特钢企业包括太钢不锈、舞阳钢铁、天津无缝等,民营上市特钢企业有沙钢股份、永兴材料等。与大型特钢集团相比,公司发展历史较短、生产规模较小,产能在50万吨以下,综合实力与大型特钢集团相比存在差距,但公司聚焦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市场容量小的风电材料产品,采用模铸锻造工艺,在细分领域形成了自身竞争优势。公司将凭借在细分产品领域的专注钻研与灵活管理不断巩固市场份额。
新能源风电零部件方面,尤其在风电铸件领域,全球风电铸件目前80%以上产能集中在我国,其余20%产能主要位于欧洲和印度等。目前中国风电铸件行业竞争格局主要体现为:以一重、二重为代表国有控股的大型综合性重工装备铸件制造企业,风电铸件仅为其业务领域中的某一细分板块;以日月股份、吉鑫科技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风电铸件领域占据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年产能超过15万吨铸件的公司包括日月股份、永冠集团、吉鑫科技等,公司在5.5MW以上大型海上风电铸件市场(可同时向下兼容小尺寸铸件),在厂房设计建造、规模化生产线、先进机加工设备、江海水路运输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符合当前风机大型化的市场发展方向,且公司在铸造熔炼环节技术优势明显,在技术储备及生产规模上属于国内大型铸件的第一梯队成员。其次在齿轮箱精密机械部件领域,公司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聚焦齿轮箱精密机械部件精加工,待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将具备风电关键零部件自主精加工能力,从而提高公司整体交付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下业发展对核心精密零部件的配套需求,公司风电关键零部件将具备从特钢材料、预热处理、锻造/铸造到精加工、热处理的全流程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公司对风电关键零部件的全工序自主可控,快速响应齿轮箱客户的“一站式”交付需求,同时可以凭借材料优势降低下游风电主机厂的生产成本,提高客户生产效率。
公司持续推动工艺、技术、管理创新,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高端装备先进基础材料制造商和新能源精密机械零部件提供商,稳步推进高端化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产业面临战略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以新能源风电、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军工装备、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海洋石化等为核心的高端产业领域,因此公司将牢牢把握上述领域对基础材料的需求发展契机,以高端装备基础材料的技术及客户沉淀,通过新产品开发及工艺创新,不断推出性能、质量更加优异的基础材料产品,尤其是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耐蚀合金、超高纯不锈钢等特定领域应用的特殊合金材料,将作为公司未来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促使公司向军事工业领域进行拓展的同时,也在民用领域逐步替代高端进口材料;另外,通过提升高温合金等特殊合金产业化能力,形成特殊合金业务的竞争优势后反哺现有齿轮钢及模具钢等核心业务的技术创新,最终实现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最后,公司将继续深耕主营业务产业链下游产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加现有产品的生产工序,提升产品附加值,从基础材料供应逐步过渡到核心零部件类供应,持续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计划加大产业化投入,提升公司产业化能力,尤其是在新能源风电齿轮箱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通过新建生产线,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增加公司核心零部件供应类别,促成与下游大客户在业务方面的深度战略合作。公司将结合军工核电行业的市场需求,对高温合金生产线继续扩充,满足下游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持续优化铸钢件产品的盈利能力,优化企业管理及加大降本增效的力度。最后,公司将紧紧围绕“十四五”战略规划的方向和目标,稳步推进各板块的产线建设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公司业务协同发展,最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
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是实现公司稳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公司作为新材料领域的民营企业,始终以提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艺水平和检测能力提升为公司发展的重点。目前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已经积累了较高的技术理论经验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聚集了一批领先的行业人才,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具备了较强的研发实力。未来公司将完善技术研发中心的平台建设,并优化研发流程,拓展研发团队,提升研发组织建设,积极跟踪行业研发动态和市场信息反馈,从而在市场需求、研发趋势之间形成高效、及时的互动平台,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未来将重点研发特殊合金产品工艺制造技术、高纯原料及高性能新产品,提升国家军工装备、航空航天、核能电力、燃气轮机、半导体芯片装备等高端装备用特殊合金的产业化能力,并与上述领域装备及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合作,针对下游客户需求进行适应性开发,为未来批量化提供特殊合金产品奠定技术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在海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被西门子、采埃孚等世界知名企业所应用;同时,公司积累了中国中车(601766)集团所属单位、南高齿、西门子(Siemens)、采埃孚(ZF)、明阳智能(601615)、中船重工集团所属单位、中国东方电气(600875)集团所属单位、上海电气(601727)所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所属单位等各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营销团队建设,加强公司品牌推广,增强售后服务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推动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另外,公司还将重点攻克军工领域的潜在客户,从而在市场推广方面建立更高的壁垒,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间的差距。公司将坚持品牌经营,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产品质量为保证,强化公司品牌形象,不断强化企业综合素质建设,打造具有一流市场竞争力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公司将持续完善品牌行为规范,构建品牌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公司网站、协会等渠道,推广公司品牌形象,并依托现有销售覆盖,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客户服务水平和快速的响应能力,形成客户口碑,构建品牌价值,努力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在公司的经营发展中,专业的高素质的研发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人才是公司的重要人力资源,为了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公司将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培训、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提升,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公司将立足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评估机制,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公司将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有针对性的招聘专业化人才:管理方面,公司将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需要招聘行业内部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方面,公司将引进行业内优秀的技术人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公司核心技术储备,提高公司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将建立人才梯队,以培养管理和骨干为重点,有计划地吸纳各类专业人才进入公司,形成高、中、初级人才的塔式人才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培训培训是企业人才资源整合的重要途径,未来公司将强化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制度的同时,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要求及员工的发展意愿,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采用内部交流课程、外聘专家授课及先进企业考察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员工技能。通过强化人才培训将大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促使员工队伍进一步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步伐。
公司将制定符合公司文化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结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服务年限及贡献,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出团结协作、拼搏进取、敬业爱岗、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灵活有效的薪酬制度对激励员工和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公司快速扩张,员工人数迅速增加,通过完善的薪酬制度,将短、中、长期经济利益相结合,促进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促进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关系,最终达成双赢。
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张,公司将持续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公司高速、稳定、健康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连接、彼此约束的内控制度。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特钢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钢不锈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沙钢股份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永兴材料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电气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吉鑫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